歐債危機使抄底“德國制造”成為中國企業的共識,歐債危機之下,德國企業陷入****的成長乏力、資金匱乏的市場窘境,不少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品牌面臨消失的困境。一方面是企業股東存在著強烈的出售欲望,另一方面是德國制造業可利用的技術資源相對豐富,這使得抄底“德國制造”似乎成為中國企業的一種共識。
2012年,中國制造類公司就已經產生了5起并購案例。當年1月,三一重工聯合中信產業投資基金(香港)顧問有限公司3.6億歐元全資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;3月,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凌云集團聯合國內其他企業,將全球*大的車鎖制造商德國凱毅德納入旗下;7月,徐工集團收購了德國混凝土巨頭施維英公司52%的股權;8月,山東重工斥資7億歐元收購德國老牌叉車制造商凱傲25%的股份;9月底,武鋼收購蒂森克虜伯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團。
中國企業近兩年在國際并購的數量和總額上都增長迅速。據統計,2011年中國企業在歐洲的并購金額超過700億美元,幾乎是2010年的10倍。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統計,2012年上半年,中國并購和參股外國企業的投資高達239億美元,而上年同期則只有79億美元。
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,德國一些制造企業境況不佳,不少企業的價值在出售時被低估,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把握好時機,并購那些具有技術優勢的德國品牌,對中國企業來說將是一次良機。這一觀點在國內制造行業,尤其在機床行業成為許多專家的共識。同時,這也是國機集團收購MAG贏得支持的一個原因。即使是對三一集團3.6億歐元的收購金額,雖然不少專家置評“買貴了”,但站在獲得優勢品牌與優良技術的角度,仍然有不少認可的聲音。